一、国民经济大动脉:支撑全国性物流网络
铁路通过连接工业基地、资源产地与消费市场,形成覆盖全国的物流网络。以煤炭运输为例,全国75%的煤炭依赖铁路运输,确保能源供应链稳定。2025年上半年,国家铁路通过大秦、浩吉、兰新等重点通道,完成煤炭发送量13.37亿吨,支撑了电力、钢铁等基础产业的持续运转。此外,铁路年货物发送量占全国总量的17%,在大宗物资运输中占据主导地位,是工业体系稳定运行的“生命线”。
二、综合交通网骨干:运能规模与稳定性占优
相比公路、航空等运输方式,铁路具有运能大、成本低、连续性强的优势。单列铁路货车运能可达万吨,单位运输成本仅0.15元/吨公里,仅为公路的1/7。在极端天气下,铁路可全天候运行,不受雾霾、暴雨等影响,2025年春运期间,铁路日均开行列车11183列,同比增长7.5%,有效保障了客货运输的稳定性。
三、区域协调发展引擎:缩小东西部差距
铁路通过线路布局优化资源配置,推动东中西部及城乡经济联动发展。例如,青藏铁路的开通带动了西部地区旅游业和资源开发,2025年上半年,中老铁路发送跨境旅客13.9万人次,同比增长19.1%,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的经济合作。同时,高铁网络的建设缩短了区域时空距离,2024年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达4.7万公里,形成“八纵八横”格局,加速了人才、技术、资金等要素的跨区域流动,催生新的区域增长极。
四、绿色转型推动者:降低物流成本与碳排放
铁路运输的能耗仅为公路的1/7,污染小,符合“双碳”目标要求。2025年上半年,国家铁路通过多式联运“一单制”线路,完成铁水联运集装箱1148万标箱,同比增长17.5%,减少了公路运输带来的拥堵和排放。此外,铁路部门推广新能源机车、优化线路设计,进一步降低碳排放,推动经济绿色转型。
五、产业链带动者:投资拉动与就业创造
铁路建设与运营具有显著的产业联动效应。每1亿元铁路投资可拉动GDP增长2.63亿元,带动土木工程、装备制造、物流服务等产业链发展。例如,一组复兴号动车组涉及4万多个零部件,辐射600余家一级配套企业,创造就业岗位2200多个。2025年上半年,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59亿元,同比增长5.5%,为稳增长、促就业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六、战略安全保障:应急投送与非经济价值
铁路在救灾物资运输、军事动员等方面具备不可替代的应急保障能力。2025年汛期,铁路部门与气象部门联动,针对极端天气启动应急响应,优化列车运行方案,确保了旅客平安出行和重点物资运输。此外,铁路的战略投送能力在国防安全中具有重要价值,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“钢铁运输线”。